作为留学党的你,会深受各类鄙视链的困扰吗?
为了拿到梦校offer,晚睡早起是常态,既要冲刺标化成绩,又要拼命提高gap,既要实战优化论文成果,又要积极丰富海外交流经验,都这么努力了,可有时还会莫名被que处于留学圈鄙视链底层,我要哭晕了,好吗
在留学圈有一条隐形的“鄙视链”: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港新>欧洲>日韩>东南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出国留学不香了吗?是我的努力没有价值了吗?
当然不是,留学圈鄙视链虽不是空穴来风,但并非绝对存在;今天,美研菌想和大家从留学环境、就业环境等方面聊聊留学党中的“卷王”生态链~
Part 1
不同国家的留学特色
● 美国:名校多,世界大学排名TOP50占比大,专业含金量高,但是录取门槛以及学费高。
● 英国:历史悠久,科研实力雄厚,但是学制短(这一大特点经常遭受外界吐槽)。
● 加澳:多元化环境,性价比高,更容易移民,研究生学位不需工作经验,可直接申请移民。
● 新加坡:留学门槛较低,并且治安好;先进的教育理念;费用较低。
一方面,国家影响力和院校实力不同;另一方面,留学成本和录取要求不同,这在无形中助推了鄙视链的成型。
Part 2
就业环境影响
从近年来的就业环境看,无论是外企、大厂还是体制,在招聘时都更倾向于录用全球TOP100高校的学生,例如,智联招聘网站发布的国内某事业单位的选聘条件明确要求应聘者:
在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海外应届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洞察报告》中,也可以明显看出:QS百强院校的应届毕业生都一直处于竞聘者行列的优势地位。
为什么雇主都喜欢以QS百强名校作为行业竞聘者的考量标准?
我们不妨来看看Q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的指标占比:
学术声誉(40%):基于超过 151,000 名学者的调查问卷反馈。
雇主声誉(10%):基于超过 99,000 名雇主关于大学与毕业生就业力之间关系的调查问卷反馈。
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衡量研究影响力,通过五年内大学研究论文的引用总数除以该大学的教员数量得出。
师生比例(20%):代表教学规模,将学生人数除以教员人数得出,以用于全球学生群体参考所选大学的班级规模等指标。
国际教师比例(5%):QS 的两个国际化指标之一,衡量一所大学中非本国教师的比例。
国际学生比例(5%):QS 的两个国际化指标中的第二个指标,衡量一所大学中的非本国学生群体的比例,这也可表明大学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由上,可以看出“雇主声誉”这一指标是吸引HR关注度的核心因素。
此外,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教育环境越多元化的毕业生,办事能力和处事思维就越活跃,自然受到雇主的青睐。
Part 3
“鄙视链”普遍存在
在这个“内卷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就会有竞争,鄙视链的存在无可厚非。除了留学国家/地区鄙视链,还有留学院校,留学专业,留学奖学金等等方面都存在相对的鄙视链。
@匿名用户
美国top30以前学校的本科:基本都是藤校,世界上最好。没有之一,入学难度高,毕业难度高,含金量最高。声名远播。名气大。
top30-50之间的本科:中国人没听过的美国大学,容易被误认是野鸡大学,世界排名极低,美国国内大学排名却很高 如果知乎上有人和你说他是美本top50却不敢报出自己学校的名字。那他很可能就是以下几所学校的学生 。
@宋老叔叔
老欧洲留学生连榜都上不了了。。。
@Olivia
嗐。各个国家里还有一套鄙视链,常春藤盟校也认为有野鸡。
美国的是:
HYPSM(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其他藤校
英国的是:
G5(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帝国理工、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华威、曼彻斯特等实力强劲但不是G5的罗素大学集团的成员>其他学校
@微微一笑很美好
朋友,你可能不知道,出国留学也有鄙视链,而且已经发展到3.0版本了。以前只是:美国的看不上英国的,英国的看不上加拿大的 ,加拿大的看不上澳新的,澳新又看不上日韩的,日韩的只能看不起东南亚的。
现在呢,就算是同一个国家也有鄙视链了:美东的瞧不上美西的,高中本科就出去的,瞧不上硕士才去美国留学的,他们觉得到硕士才去美国留学,都不算在美国留过学。
但是小伙伴们不必因此而焦虑,每个人的offer都是通过不懈努力拿到的,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对于留学党来说,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专业都各有优势,而且每个人出国留学的目的各不相同,并无优劣之分:有人想要深耕于专业领域、有人想要提升自我、有人希望开拓眼界。
所以,小伙伴们在留学择校时一定要从自身出发,多方面考量院校实力、国家/地区,未来就业规划等因素,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