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作为申请大牛专业研究生的必备考试,是很多准备出国读研的学子绕不过的一个坎。
在信息发达的当下,备考资料充斥在互联网的各个链接里,手拿10G备考资料的同学也就更加倾向于自学GRE。这种备考方式很大程度上节约了金钱,但是因为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不恰当的备考策略和缺位的教师指导,使得不少同学走了不必要的弯路。
今天,这篇文章将逐一细数GRE备考中的误区,给在准备,和将要准备GRE的考生指出一条更正确高效的备考道路。
一、数学误区:数学很简单,根本不需要复习
作为中国大陆的考生,相信很多同学在备考初期看过的文章中都多少有“吹嘘”过中国学生的数学平均分,甚至在询问身边参与过考试的同学时也都多少被植入过GRE数学及其简单的思想。然而每个人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于“没有复习”的定义也不一样,我们每一位考生都不可以被简单的概括为“中国大陆的考生”。
虽然GRE数学所考察的数学知识点在众多考试中不算难度大的,但是近些年来,ETS(GRE的出题机构)在对全球考生的数学考察中,引入了对于细节的考察,和对于“阅读理解”的考察,说的通俗点,就是题目中挖坑的点变多,以及应用题/统 计题读题难度增大。
这两个点可以通过下面一道题来证明:
这道题正确答案是50%,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在第一次就做对。其技巧点在于题目需要运用一种特殊的表格法,其读题点则在于60 %是用以形容有往返票的乘客,而不是整体的乘客。这道题在目前的考试中也反复出现,尽显ets的“狡猾”。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无论考生目前数学基础的好坏,都需要更加重视数学。只是基础较弱的学生多注意运算和细节,而基础较好的考生在细心程度过关的前提下,还要更加关注难题思路的积累,才有可能一次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填空误区:填空就是考单词,得单词者得填空的天下
首先,填空是考单词,这个结论不假,在单词没有充分背诵时,做填空题的难度和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婴儿背《出师表》的难度不相上下。但即使是一个会说话的成年人,也未必会背《出师表》,因此那些认为只要单词会背,词性(正面、负面、中性)掌握了之后就能够完全解决填空题的同学,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备考的策略。
就拿下面这道题来说,很多同学通过词性的判断,最后会决定选择AF,而实际的正确答案却是CF。这里C选项优于A选项的原因是句子后半段用了“all this carefully assembled detail”这样的描述来形容作者在写这本传记时并不是将所有细节一股脑的全部纳入,而是有自己的筛选逻辑。由此一题我们可以看出,填空题用逻辑进行推论,能够更好更高效地排除看似正确的选项。因此,在备考填空这个单项的时候,尤其是在早期,一定要建立使用逻辑推论的意识,并尝试进行判断,适应考试逻辑。
三、阅读误区:读懂每一句话就一定能做对每一道题
阅读题是我们从小到大的英语考试中都会做的一类题,问题也大致类似,无非是主旨、细节、段落作用等。因为这种虚假的熟悉感,使得很多同学在做GRE阅读的时候也逐字逐句地翻译,导致的结果就是时间不够用且正确率波动巨大。
这主要是因为GRE阅读的目的就是检测同学们是否具备了【主动阅读】的能力,能否读出句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虽然不会像中文阅读中出现的过度揣测作者用意的问题,比如“为什么鲁迅先生要写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但也经常出现隐含条件需要动脑思考,而不是纯粹的中英翻译。
因此,在备考GRE阅读的过程中,与其和长难句死磕,不如学习如何主动阅读。适应主动阅读的过程可能较长,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总结来说,GRE的考试设计看似平平无奇,实则非常的精妙。不思考的题海战术不再适用于这场考试,知道每个科目出题背后的逻辑,更便于我们练习并提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你少走弯路!